高校接受捐赠等情况透明度增强

2019-09-21 14:34

昨天(31日)是本年度教育部要求部属高校向社会发布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的截止日期,北京青年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昨晚,24所教育部在京直属高校都按时公布了信息公开年度报告。教育部从2014年开始推动高校三公经费等信息的公开,5年来各高校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全面性和透明度都有明显增强。

北青报记者发现,今年多数高校的报告较往年进一步丰富了内容,尤其是在教育部强调的招生信息、财务状况、校办资产状况、接受捐赠及使用情况等方面,内容进一步丰富。但是在教育部近年强调的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情况等方面,一些学校更新还不够及时。

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明确了高校面向社会主动公开的事项,包括招生考试、财务资产及收费、教学质量、学生管理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等10个大类50条具体项目。当年部属高校就都在各自官网建立了“信息公开”专栏。北青报记者注意到,5年来,在京部属高校的信息公开内容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过程。例如前两年,“校领导出国事项”仅有个别学校予以公开,今年大多数学校都详细公开了信息;去年开始出现的“双一流”建设规划,今年几乎所有“双一流”建设高校都进行了公开。

关注

关注一:校领导因公出国具体到每天行程

信息公开经过几年的推动,今年各高校校领导“社会兼职情况”和“因公出国情况”都比较详尽,而且校领导在企业兼职的情况越来越少。例如清华大学“校级领导无企业兼职情况”;北大校领导兼职全部是在各行业学会兼任领导。清华、北大、矿大、北交大、北科大等多数学校都详细公布了校领导因公出国的目的地、出境日期、出访内容、费用来源等,多所学校还在校内提前公示,其中矿业大学把副校长因公出国团队每天的行程都公示了出来。北京青年报记者注意到,高校领导出访的费用来源绝大多数是校内自行支付,极少数是学校与出访目的地或国家有关机构共同出资。

但也有一些学校的相关信息没有直接在“信息公开”栏目中直接公布,难以查找。比如北外、中戏的校领导“因公出国情况”是链接到有关领导出访的新闻报道页面;北航的校领导社会兼职、因公出国情况都是链接到学校党委组织部的网站;北科大的校领导出国情况只更新到2016-2017年度。

关注二:就业质量报告详尽专业调整公开不够及时

近年来教育部多次强调高校要结合本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对专业进行动态调整,及时补充国家紧缺专业人才、淘汰或调整就业情况差的专业,从源头上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从今年的情况看,几乎所有学校都及时公布了详尽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例如清华、传媒大学都从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领域、就业地域、就业单位类型、就业质量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全面总结了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创业状况。但涉及到专业调整的信息,一些学校更新不够及时。例如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没有公布专业调整情况,只分别于2014年、2015年公布了本科专业设置一览表;人民大学、矿业大学的新增、停招专业名单更新至2016年。

关注三:高校二级单位鲜有信息公开

今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以《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为基础,探索完善二级单位主动公开目录制度,进一步拓宽公开范围。但是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多数学校没有积极响应这一号召,二级单位的信息公开仍处于停滞状态。

北青报记者查看了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四所国内顶尖高校的信息公开情况,发现这些学校只公布了校办企业资产情况、校教育基金会(捐赠)情况,其为数众多的出版社、校医院、附中附小等附属学校的信息公开尚难以查阅到。